中医的整体概念

行业资讯     2015-09-16 02:06:40

  

        (1)病理变化的整体性中医学在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时,善于从整体出发,去分析局部病理变化的整体反映。

    人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在分析形体官窍的病变时,认为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如目的病变,既可能是肝血肝气的生理功能失调的反映,也可能是五脏精气的功能失常的表现。因此探讨目病的病理机制,不能单纯从目之局部去分析,而应从五脏的整体联系去认识。

    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协调统一、密切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时,不仅肝脏本身出现病变,而且常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也可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而见喘咳;还可影响心神而见烦躁不安或抑郁不乐;影响心血的运行而见胸部异常感觉。因此,在分析某一脏病的病机时,既要考虑到本脏病变对他脏的影响,。也要注意到他脏病变对本脏的影响。

    人是形神统一的整体,因而形与神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形体的病变,如躯体、脏腑、经络、官窍以及生命物质精、气、血、津液的病变,皆可引起神的失常;而精神情志活劫的失常,也能导致躯体、脏腑、经络、官窍以及生命物质精、气、血、津液的病变。

       (2)诊断防治的整体性:人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的生理与病理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医学在诊察疾病时,可通过观察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做出正确诊断。效有“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如验舌、望面、察神、窃脉等是由外察内的诊病方法,是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在防治疾病时,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全身各局部的调节,使之恢复常态。局部病变常是整体病理变化在局部的反映,故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在探求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立适当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口舌生疮多由心火上炎所交.其治疗既可清心泻火;又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可循经脉下移小肠,故亦可用清泻小肠之法。再如久泻不愈,或脱肛,其病虽发于下,但可以艾灸巅顶督脉之百会穴以调之,督脉通行上下,阳气得温,疾病自愈。

      (3)养生康复的整体性人是形神统一的整体,中医学主张形神共养以养生维护健康、形神共调以康复治疗疾病。在养生方面,既要顺应自然、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劳逸适度、外避病邪以养其形,使形健而神旺;又要恬惔虚无、怡畅情志以养神,使神清而形健。在康复治疗时,若因躯体病变引起精神病变时,当以治疗躯体疾病(治形)为先;若为精神情志伤害引致躯体疾病,则当先调理精神的失调(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