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与辩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及方药,选 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 步骤: 因证立法:即依据证而确立治则治法。证是辨证的结果,也是论治的依据。只有确 立疾病某阶段或某类型的证,才能针对该证的性质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如风寒表证, 当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及方药,选 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 步骤: 因证立法:即依据证而确立治则治法。证是辨证的结果,也是论治的依据。只有确 立疾病某阶段或某类型的证,才能针对该证的性质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如风寒表证, 当
(1) 病的基本概念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 演变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常常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要点、与相似 疾病的鉴别点等。致病邪气作
(1)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当气候变 化过于急剧,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机体的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当人体正气充沛,适应、调节及抗病能力强,能够抵御外邪 侵袭,一般不会发病;若气候特别恶劣,而人体正气不足以相对,抵御病邪的能力相
(1) 病理变化的整体性 中医学在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时,善于从 整体出发,去分析局部病理变化的整体反映。 人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即所谓 “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在分析形体官窍的病变时,认为局部病变大 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发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万物同源异构和普遍 联系的观念,体现在人们在观察、分析和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时,注重人体自 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与联系性,并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