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人体疾病的关系

(1)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当气候变 化过于急剧,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机体的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当人体正气充沛,适应、调节及抗病能力强,能够抵御外邪 侵袭,一般不会发病;若气候特别恶劣,而人体正气不足以相对,抵御病邪的能力相

中医的整体概念

(1) 病理变化的整体性 中医学在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时,善于从 整体出发,去分析局部病理变化的整体反映。 人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即所谓 “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在分析形体官窍的病变时,认为局部病变大 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发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万物同源异构和普遍 联系的观念,体现在人们在观察、分析和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时,注重人体自 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与联系性,并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

中医近代与现代发展

近代,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人:中西方文化出现的碰撞与交 融,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续整理和汇总前人的学术成果, 如本世纪 30 年代曹炳章主编的《中国医学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二 是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提出既要坚持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 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学在汉代以后进入了全 面发展时期。 1 .魏晋隋唐时期(公元 220-960 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中医学学科 分化日趋成熟,’医学理论与技